【巡视手记】保持灵敏“嗅觉” 精准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巡视工作的生命线。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面上的、显性的腐败问题少了,但变异的、隐性的腐败问题仍然不少。巡视中如何有效发现深层次的问题线索?结合参加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实践,个人认为应从个别谈话、调阅资料、受理信访、下沉调研四个方面入手,打好发现问题的“组合拳”。
个别谈话“广撒网”。巡视组刚进驻被巡视单位往往还不能够对该单位的政治生态进行“精准画像”,广泛开展个别谈话是发现问题线索的重要途径。以往巡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由于个别谈话对象少则一二百人,多则四五百人,一一谈下来可以获得大量信息。按照“具体人、具体事、具体问题”分类整理、汇总后,建立问题台账和问题清单,再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分析,一些问题反映集中的人和事基本就能被“网”进来。
除了对规定谈话范围内的谈话对象进行个别谈话外,我们还增加了部分退休不久,且了解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又敢讲真话、讲实话的老同志,他们提供的信息对我们发现问题线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个别谈话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详细了解谈话对象籍贯、家庭、学习和工作经历等基本情况,与重点了解对象有交集的人重点谈、深入谈。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谈话过程中,保持灵敏的“嗅觉”,精准发现问题。在巡视某省时,一位同志谈到某位干部的情况时说了一句“他被引进来,说明我们为‘混官’的人提供了土壤”,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讯息,马上追问“某干部”和“引进干部”详细情况,继而发现了重要问题线索。
调阅资料“顺藤摸”。调阅相关资料也是有效发现问题线索的重要方法之一。巡视某省时,我们先后调阅各类材料上千份,从海量资料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比如,针对该省引进干部的问题,我们调阅关于引进干部工作的相关文件、政策和引进干部名册、干部履历表、干部档案等资料,发现该省存在引进干部工作不规范和少数引进干部涉嫌档案造假等问题。
随后,我们通过组织人员力量到学校、原单位、公安部门调阅这几名引进干部入学、评职称、申请学位、任职及户籍等原始资料,初步摸清了这些干部档案造假的来龙去脉,有的出生年月、学历、经历、职务都存在造假现象,堪称“全假干部”。我们还调阅了这些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和所在单位财务资料,发现有的干部房产多,有的干部十八大以后多次违规乘坐头等舱、公款旅游、公款购买高档酒等。
受理信访“细过筛”。认真受理干部群众来信、来电、来访,是巡视发现问题线索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信访举报反映问题往往直接、具体、比较有可查性。巡视某省期间,我们对上万件信访举报件逐一过筛子,梳理出干部群众反映强烈、长期信访不断、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一百多个典型问题,进行跟进和督办。
在该省期间,我们收到数十封反映一名县委书记的群众举报信,大家分析认为,反映内容清晰、具体、问题严重、具有可查性,随后按程序移交省纪委监委,这名县委书记很快就被立案调查,在当地形成震慑。
下沉调研“精准核”。在巡视过程中,可根据个别谈话和来信反映的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选取一些地方和部门,通过察访等方式进行“点穴式”精准了解,确保问题线索清晰、真实、有效。
在巡视某省时,我们分成两个小组先后开展了四轮下沉调研,实现了市州全覆盖。调研前精心设计调研方案,每个小组围绕几个重点人和几件重点事,进行延伸了解。通过与退休老同志进行个别谈话、询问在押人员、调阅资料、现场调研、走村入户、突击察访等方式,发现了一些脱贫攻坚不力、履职不力造成重要水体污染等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综上,通过综合运用个别谈话、调阅资料、受理信访、下沉调研等措施,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我们有效发现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线索,顺利完成了十九届中央首轮巡视任务,向党中央交出了一份清晰、具体、可查的问题清单。(中央第四巡视组 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