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与功能,提升老年居民的幸福感。图为在肥西县上派镇“爱和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老人介绍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方法。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在陕西省洛南县乡村小学校长王伟华眼中,改革是为了山里的娃娃和坚守的教师——得益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全面深化,越来越多山里娃娃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在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退休职工李运珍眼中,改革是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得益于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更多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在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黄南村村民王登辉眼中,改革是为了越来越美的绿水青山——得益于河长制推行,家门口的小河又变回儿时的水清岸绿……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回应人民期盼、满足群众需求。截至2020年底,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治等各个领域,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越来越多改革成果触手可及,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10个“更”字来描述人民的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是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与动力的重大问题。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出了明确答案:
“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努力使各项改革都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都能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和期待”;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时时问需于民,事事问计于民,人民群众的愿望与期待,就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向。
2020年2月14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会上他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
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会议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多项重要改革任务,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无论改革推进到哪个阶段,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始终如一。从“为谁改”落实到“怎么改”,最考验的是突破利益纠葛、啃硬骨头的魄力和勇气。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就必须一往无前。10年来,国企国资、户籍制度、财税金融、农村土地……一项项牵涉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接续启动,一个个硬骨头被逐一砸开。
“对党和国家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以人民为中心的印记,深深铭刻在“说到做到”的承诺中。
——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2021年底,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灵魂砍价”的一幕,让不少网友印象深刻。
近70万元/针的“天价药”——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用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历8轮价格协商,最终以3.3万元/针的价格谈判成功,降幅超过90%。
“盼了这么久,我们的孩子终于有救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河南省一名患儿的母亲喜极而泣。
看病难、看病贵,曾是许多患者的心头之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
这10年,我国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逐步成为现实;推进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降低虚高药价,累计节约费用约3000亿元;全面推进分级诊疗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国医改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
改革从哪里入手、在哪里切入,考验着智慧,更体现着价值排序。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规划的改革路径,以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为着力点,通过一系列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为人民谋利,为民生解忧。
周凤平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一名企业代办员。从事商务代办工作多年来,她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见证者、亲历者之一,一路感受着“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限”的不断提速和优化。
前些天,周凤平在帮一家企业办理跨区迁移的业务。在刚开始工作时,这项业务曾让她倍感压力:“前前后后要跑不同的登记部门至少3趟,最少要花7个工作日。如果纸质材料出错,得再跑到现场去更改,真的是‘跑多头、跑多趟’!”
2016年底,浙江提出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此后几年扎实落地并不断深化。周凤平的代办工作流程一步步简化,很多业务甚至不再需要“跑”了:“只要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就能办理业务,花费的时间也大大减少。”
“最多跑一次”,是“放管服”改革的一个剪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各级政府从“简政放权”入手,进而推动“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的改革局面,政府职能迎来深刻变革。
从“最多跑一次”逐渐取代“脸难看、门难进、腿跑断”,到全国约九成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异地办、不见面办,从“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国推开,到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从1000多项行政许可被下放或取消、非行政许可退出历史舞台,到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一项项改革稳步推进,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0年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垃圾分类、清洁取暖、厕所革命……困扰百姓的一个个“小麻烦”,一次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党同人民群众情连得更深、心贴得更近。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聚焦民生短板、弱势群体,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抬升的“底线”刻度,让社会更加温暖。
“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更有奔头。”政府代缴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山东省日照市重度残疾农民崔大叔领上了国家给的养老金,喜笑颜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致力于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等问题,改革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制度支撑,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按期实现,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有效发挥保民生、托底线、促公平的重要作用。
收入是民生之源。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
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留抵退税,提低、扩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10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万元增长到3.5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年收窄,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群众从福祉增长中体会公平,见证成果共享。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守住防范冤错案件的底线,司法责任制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批条子”“打招呼”……一系列司法体制改革举措环环相扣,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得到坚决纠正,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被依法惩治,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大幅提升。
一项项改革成果,诠释着不变的改革初心: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人民。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来自于物质层面的提升,也离不开精神层面的收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高举改革旗帜,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方向。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自信之基不断夯实。
从国计到民生,全面深化改革给予群众的,既有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公平正义的实现;既有发展红利的共享,也有美好前景的预期。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福利到权利,人民自身的进步与价值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绽放。
——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创造伟力。
改革的成果,由所有人分享,改革的伟大历程,也由每一个人参与和见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获得感是一种受益感,也是一种参与感。
从北京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到天津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从福建三明医改,到海南、宁夏等地“多规合一”试点……激发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自身情况大胆实践,各地探索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为全局性改革提供不竭的火种。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我们要眼睛向下,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0年9月17日,湖南长沙。在基层教育一线工作了近30年的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盘玖仁没有想到,能有机会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提出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建议。
网友“云帆”从未想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2020年8月,当看到几家中央媒体推出建言“十四五”专栏时,他便在人民网建言专栏上建议:“乡村振兴应该先从农村互助养老开始,让留守老人有归宿、让进城子女在城里能安心创业。”“互助性养老”这一建议,最终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
作为未来改革发展的蓝图和指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同改革是否能有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息息相关。
专家学者、企业家、科学家、货运司机、餐馆店主、农民、工人……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从2020年7月到9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同步推出了新专栏——建言“十四五”,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短短两周时间里,累计收到超过101.8万条建言。
正是在一次次问计于民、广集民智中,改革找到破题的关键,凝聚起奋进的共识。
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就能促进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气势如虹的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是党和人民用双手书写的壮丽史诗。改革让机会无限拓展,国家的前行成就着个人的梦想;个体的命运转折,见证改革的历史飞跃。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共同的奋斗目标,当人民被发展的浪潮催动了脚步,改革必将继续汇聚起深沉磅礴的力量,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