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你的位置:首 页 > 要闻要论 > 正文

【评论】少些“痕迹” 多些“足迹”

发布时间:2018-11-08 08:43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阅读:
【字体: 打印

前不久,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列出了要重点整治的4个方面12类问题。“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做表面文章、过度留痕,缺乏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就是其中一类。

不可否认,通过照片、文字、视频等方式,详细记录工作落实情况,一方面,有利于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记录下来,发扬下去,推动工作深入有序开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责任落实,提升工作效能。但是,凡事过犹不及,若一味追求有迹可循,将处处留痕作为逃避责任的护身符,或者工作考核仅仅以记录评优劣、以台账论好坏、以材料定高低,忽略了群众的真实感受,就难免落入形式主义的“怪圈”,变成“痕迹主义”。有专家指出,近年来,“痕迹主义”在基层盛行,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应引起高度警惕。

“痕迹主义”的产生,究其原因,在两个层面,一是思想层面,一些基层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为群众服务意识淡薄,干工作“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追求实效而只是热衷于做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长此以往,会误导大批基层干部形成惯性,习惯以“走秀”的方式干活,以“表演”的劲头做事,让群众反感不已,逐渐疏离干群关系,最终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二是制度机制层面,一些上级部门检查工作形式单一,考核方式陈旧,考核指标固化,重形式轻内容、重汇报轻调研、重材料轻实地,把对基层的监督检查当成完任务、走形式,一些基层单位对上级部门的“精神”也是心领神会,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对“痕迹主义”的“信仰”愈演愈烈。

古人云:“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面对“痕迹主义”的泛滥,变务虚为实干,化口号为行动,是破解之关键。尤其要做到“三实”。一是做到目标导向实。谋划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使点子、任务、方案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能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导致工作任务难以按期完成。二是做到思想作风实。务实作风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因此,要从关键少数做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政贵有恒,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工作氛围。三是做到工作推进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蓝图,不扎扎实实抓推进也难以实现。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下真功,求实效,在推进工作落实中谋求新发展,寻求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党员干部,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站稳群众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少一些纸上谈兵、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弄虚作假、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痕迹”、多一些“足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