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你的位置:首 页 > 专题专栏 > 廉政作品网络展 > 文学创作类 > 廉政观察 > 正文

陕甘边根据地的廉政建设

发布时间:2019-11-18 10:03   来源:华池县纪委监委   阅读:
【字体: 打印

陕甘边根据地的廉政建设

 

南梁革命纪念馆  付丹丹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陕甘共产党人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各苏区相继沦陷后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它的存在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稳固的落脚点,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艰难困境中得以保存并发展壮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患难生死和深情相依中所建立了的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同时也离不开陕甘共产党人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的严谨作风和求实态度。

一、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巩固根据地的重要保证

    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陕甘边党和红军时时把群众冷暖和疾苦放在心里,处处以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为重,自觉将惩治贪腐行为、树立廉洁政风作为苏区建设的头等大事和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不断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鼎力支持和拥护,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这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标志着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正式确立,陕甘边党和红军从此走向成熟和壮大。根据地政权建设得以巩固,得益于健全的法制体系建设,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上,刘志丹讲:“我们所创建的政权是一个新型的民主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同时他也向习仲勋说过:“群众最痛恨反动政权不廉洁、无官不贪。我们一开始就要注意这个问题,穷要有骨气,要讲贞操,受冻挨饿也不能取不义之财。”在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组织领导下,华池县的梅生贵、朱子(志)清等人制定的《赤卫军暂行简明军律》中规定:“侵犯劳苦群众利益者处死刑”、“无故打骂劳苦群众者斟酌情形轻重罚以1月以上3月以下之苦役”。为了适应革命发展新形势,1935年8月15日颁布的《赤卫军暂行简明军律总则》又作出进一步规定:“凡在斗争中无故打骂劳苦群众者斟酌情形轻重罚以一月以上三月以下之苦役。无有命令私自焚烧豪绅房屋粮食者罚苦役3月,延及穷人房屋者,首犯罚苦役10月,从犯罚苦役6月,并共同负赔偿责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制定的这些政策法令,都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立时涵盖陕、甘两省18个县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加之交通条件落后,政府许多政策法令施行难度很大。为了让边区群众快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法令,以习仲勋同志为核心的政府领导机关,打破常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灵活采用流动办公的方式,牵着马、驮着政府印章和办公设备,带头走村串户宣传发动群众,以一种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诚恳态度,帮农生产、拉家常,有效推动了政策法令的宣传和推广。习仲勋也因此对边区周围的村镇情况了如指掌,群众都亲切地称南梁政府是“马背上的政府”。

在创建巩固根据地最艰难的那段日子,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始终与群众牢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亲如一家人,乡亲们都以“咱老刘”称呼刘志丹将军。1936年3月下旬,刘志丹奉命率领北路军红二十八军,从陕西神府出发,勇取沙峁头,强攻罗峪口,直奔康宁镇,在曹家坡给敌人以重创,打出了二十八军的威风。部队在神木集结休整时,当地百姓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刘军长来了,用兵如神的刘军长来了,快去看看哇”!人们捧着红枣、提着黄豆,纷纷前来看望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人群中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边走边唠叨:“看看咱们的刘军长,看看咱们的刘军长。”人们惊讶地问她:“您老能看得见吗?”大娘深情地说:“我是看不见,可我要摸摸这位咱老百姓的大救星,这样我瞎老婆子也就甘心了。”她在人们的搀扶下来到刘志丹面前,伸出两只枯瘦的老手,边流着泪边说:“好哇,好哇,刘军长,你可是咱百姓的救命恩人呐!”那颤抖的双手、重复的动作和质朴的语言,使在场的大人、小孩儿都落下了泪。

由此可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发展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群众路线更是党的生命线。

二、严以律己的干部作风,是发展根据地的有力保障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荔园堡成立后,下设土地、财政、肃反、工农监察等10个委员会,颁布实施了“十大政策”、《暂行条令十八条》等政策法令。像“党政军干部临阵脱逃者处以死刑,破坏枪支者处以死刑,强奸妇女者处以死刑,贪污公款1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此后,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赤卫军暂行简明军律》12条,规定“侵犯劳苦群众利益者处死刑、强奸妇女有证据者处以死刑、凡没收地主豪绅及反革命分子财务不报告的价值2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这些法规的施行,进一步严明了党政军纪,也保证了政府始终清廉理政。正是有了这样严明的政策法令,所以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党政军干部中未曾发生一起贪污事件。对于党政干部要求更为严苛,犯了纪律,有了错误,都要施以相应处分,真正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打造出了一个廉洁的政府,切实捍卫了党和政府的纯洁性。

有了好的廉政制度,还必须去严格执行,把法律规定落到实处,融入党政干部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边区领导人始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模范执行党的各项纪律,带头执行政府供给制度,从吃饭穿衣到办公所需笔墨纸张等,均由财经委员会统筹分配,按每人最低需求量分发,使党和政府在根据地初创阶段就逐步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1932年2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创建,谢子长任总指挥。此间,谢子长花费大量精力抓队伍干部纪律教育。当部队从华池新堡往正宁北柴桥子开拔途中,有人趁机拿了老百姓东西,谢子长知道后非常气愤,下决心整顿队伍风气,拟定纪律大纲,加强纪律教育。10月1日这天,队伍在转移中突遭陇东警备旅两个营袭击,谢子长也负了伤,强忍疼痛的他带领吴岱峰等30余人转移至南梁平定川、豹子川一带的梢山林里,精心照料高鹏飞等60多名伤病员,其间还派人设法与陕北特委联络。南梁山大沟深,尤其夜晚更是寒气逼人。谢子长带领红军战士们隐蔽在深山密林里,不仅缺吃少穿,还要时刻防备敌人袭扰,可以说备受煎熬。但红军战士们思想坚定、肯于吃苦,特别是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同志能以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激励着战士们去勇敢面对身边的困难和险境。有时,他们露宿山野、寄居破庄寒窑,更多的时候在隆冬寒夜仍穿着单薄破烂的衣服。为了御寒他们只好身披破被子,或者用烂毡片、烂羊皮来裹绑腿脚。有时大家围坐火堆旁,聚精会神地听着“老谢”传达着毛主席在古田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热情地讨论着干革命的道理。夜深了,大家就把有柴火的地儿挪开一个位置轮流睡觉。即使如此艰苦,谢子长仍要求大家严守党的纪律,不拿、不抢群众的东西,就是百姓们自愿送来的也都婉言谢绝。

1936年,习仲勋任环县县委书记时特别注意群众纪律。当时的县委驻地在洪德街许明江家,“习老”还与当地农民梁嵩山感情颇深。梁的母亲多次为其做爱吃的荞面摊馍馍、荞面搓搓儿(现在称麻食子)等,每次饭后习仲勋总会偿付伙食费。安全起见,习仲勋经常住在梁家的简易瓜棚里,而每天的饭食多由许明江或梁嵩山定时送来,多为糜面窝窝、黄米干饭等。记得那年深秋,洪德一带格外寒冷,房东许明江便主动将自己唯一的旧皮袄送给仲勋御寒,习仲勋再三推辞,但终究执拗不过,后亲自归还。习老一生,不仅身体力行、尽职尽责,还常常引导身边的工作人员牢记使命责任。工作上一切服从党的安排,不捻轻怕重、挑挑拣拣;生活中也都能主动关心集体和同志,时刻不忘群众的好。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身边的同志们一心都扑在了工作上,为革命生死,无怨无悔。

硝烟逝去,历史成埃。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的廉洁之风和为民之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动力和丰富给养。在全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今天,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和崇高风范依然是我们做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干净担当,常怀初心,才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抓好廉政建设好比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如果不趁早消灭树干里的蛀虫,即便将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终也敌不过无数蛀虫的日日啃咬、枯干腐朽。

 

(此文获庆祝建党98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廉政作品评选一等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资助学生变“学生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