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变牌子上墙为服务上心
不久前,江苏省高邮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督查精准控减村(社区)工作事项落实情况时看到,在龙虬镇白马村村委会门口,挂牌已经“瘦身”,只悬挂着“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经济合作社”4块门牌。
如今窗明几净的村部,此前曾被各种牌子压得“喘不过气”,让基层干部、办事群众多有抱怨。
“墙里墙外挂的都是牌子,一面墙上十几个制度、流程图,我们老百姓哪看得懂?”正在村委会咨询惠农补贴的章大爷回忆说。
据白马村干部高来卫介绍,以前无论是哪个部门来考核,村里都要按照考核指标制作相关的牌子,有时同一项工作村里还要面临不同条线和部门的考核,光是食品药品工作站相关制度就挂了7块牌子,包含工作站工作机构网络图、工作职责、工作例会制度……为应付考核,村里最多的时候挂了70个机构标牌和制度。
“制作一个尺寸为20厘米×300厘米的牌子需200多元,规格80厘米×120厘米的制度告示牌要500元左右。一年下来,光做牌子就要花费近2万元。”谈及此项经费支出,白马村党总支书记周英明有些心疼。
挂牌本是一种公示和告知方式,让人知晓单位职能,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但“牌满为患”却为基层工作人员增添了负担——牌子挂得越多,履职范围就越广,然而基层单位往往缺兵少将,不具备与满墙牌匾相匹配的工作力量。
“名不副实的牌子,一方面会使基层单位‘扛不动’‘兜不住’,让‘身兼数职’的工作人员不堪重负;另一方面还会造成相关部门业务衔接混乱、行政效率下降,既没有为百姓带来实质助益,也在无形中助长‘重虚不重实’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沈国俊表示。
为摘除形式主义的“牌子”,切实把整治工作抓出成效,高邮市纪委监委今年围绕“基层减负年”目标要求,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体问题专项督查,严查以挂牌应付检查、获取资源,或只挂牌不做事、不服务、不作为等形式主义问题。
针对督查发现村(社区)机构标牌多、上墙制度多、创建评比多、纸质台账多的情况,市纪委监委联合相关部门专门出台举措有效控减村(社区)工作事项,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明确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和台账资料,变牌子上墙为服务上心。“除了从考核源头开展治理,我们通过推进多轮次跟踪督查,在对所有村(社区)进行‘拉网式’全覆盖大排查的基础上,成立联合督导组,不打招呼、直奔基层进行随机抽查,确保政策落地落实。”高邮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全市225个村(社区)进一步深化制度上墙和创建项目整治,撤下上墙制度1200多块,创建项目得到有效管控,纸质台账得到大幅精简。”高邮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傅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