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你的位置:首 页 > 要闻要论 > 正文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六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1-10-25 08:44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阅读:
【字体: 打印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20年10月10日至12月20日,中央第十五巡视组对甘肃省开展了常规巡视。2021年2月4日,中央巡视组向甘肃省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着力增强推进整改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甘肃省委把巡视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整改落实的政治要求,不断强化推动整改的政治执行力,有序组织实施整改工作,形成了全省上下抓整改的整体合力。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中央巡视意见反馈后,省委常委会及时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十九届中央第六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班子成员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整改落实的极端重要性和严肃性,以实际行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省委常委会还召开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照巡视反馈意见进行查摆剖析,对问题不回避不遮掩,积极主动认领责任,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市县党委和省直部门单位党委(党组)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开展了深刻的对照检查,总体达到了深化认识、细究根源、自我加压、改进工作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省委召开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县一级,对巡视整改进行全面安排,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准确把握整改工作的政治性和特殊性,牢固树立“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的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大力度推动整改落实,通过有效整改提升各项事业发展水平。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委坚持从本级抓起,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党组积极行动、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带头整改。及时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常委同志为成员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谋划指导,及时研究整改事项,统筹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做好日常督查和统筹协调,加强定期调度,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时限要求推进整改。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起整改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紧抓整改落实不放松,坚持直接抓、抓具体、抓到底,盯住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开展专题调研,专题听取各牵头单位整改进展情况汇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对整改工作提出要求、作出安排,推动整改任务落到实处。其他常委同志和省级干部按照分工积极承担整改责任,指导督促分管领域和行业部门整改工作,扎实有力推动整改。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切实承担起本地区本行业的整改责任,成立了专门机构,逐级传导责任和压力,推动形成了省委牵头抓总、部门各负其责、上下同频共振的工作局面。

三是细化工作清单。对照巡视反馈意见,按照把整改工作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等“四个融入”的要求,研究制定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中央第十五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提出了173项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坚持分类施策推进整改,对涉及的具体问题抓好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政策方面的问题重点抓好调整、优化和落地工作,对一些比较复杂和敏感问题采取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对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坚持以点带面、多措并举、系统整改,对履职尽责方面的问题明确要求、强化约束,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把责任担起来。为确保整改事项有效落实,分门别类提出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和要求“五个清单”,明确了责任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要求,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各级各部门也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了整改《实施方案》,细化完善了整改办法和措施,提出了整改路线图和时间表,齐心协力推进整改。

四是密切跟踪督办。巡视整改工作启动以来,省委建立了整改工作定期调度机制,坚持省级领导干部带头,实施整改任务台账管理,每半月对整改工作调度一次,持续在盯任务、盯进度、盯过程、盯结果、盯质量上下功夫。省委还建立了整改工作监督机制,跟进开展巡视整改的组织实施、跟踪落实、检查督促、压力传导、问责追责等工作,省纪委监委把巡视问题整改作为监督重点,省委办公厅加强对巡视整改的督促检查,省委组织部把推进整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整改落实的日常监督。省委组织成立专项督查组,深入承担整改任务的部分牵头部门单位和市州,实地监督检查整改任务落实情况,对发现的突出问题点名道姓、见人见事向有关单位和市州进行通报,督促其举一反三、坚决纠正,确保各项整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坚持从严从实整改,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务实过硬的措施抓好整改落实

省委统筹推进巡视整改和各项事业发展,针对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制度机制、强化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整改方案》确定的阶段目标和进度计划。截至目前,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率达到90%。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

1.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方面

(1)关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

一是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省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省委常委会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不断优化省委常委会会议议题设置,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篇目,努力放大学习成效。举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和轮训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常委同志带头作辅导报告,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举办2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暨省级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邀请专家做辅导报告,开展自学、集中研讨和现场学习,在《甘肃日报》刊登省委常委同志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在“学”上走在前、“悟”上作表率,引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二是不断优化学习方式。健全完善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制度,在注重时效性前提下,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制定《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学习计划》,今年以来已开展15次学习,专题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进一步规范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做到依规管理、从严治学。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组织活动和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新媒体平台,力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常学常新、常悟常进。三是提高学以致用水平。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甘肃实际,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甘肃各项事业发展,召开省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围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谋思路、找对策、破难题,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一起来,坚定不移追求主动式、结构式、内涵式发展,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增长,始终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提升发展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切实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正确路径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行动。

(2)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方面

一是系统领会把握“八个着力”和“五点要求”。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谋划推进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引导各级各部门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完善“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更有竞争力的产业格局。今年以来在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重大项目建设、开展招商引资、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步提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加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研究部署,特别是对标“八个着力”和“五点要求”,深入各市州开展调研和督查,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推动落实。省委第八轮巡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对全省各级各部门2020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情况开展“回头看”,建立要件办理台账对相关部门和市州的问题办理情况跟踪督促落实。二是深入研究谋划全省“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找准甘肃在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比选确定了一批对扩大开放有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主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着力打造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深入相关市州、部门和企业园区专题调研“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组织召开全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全力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举办了“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开幕式、敦煌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和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加快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以及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参与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推进兰州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推动陆港空港协同发展;印发《2021年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要点》,初步建立甘肃省科技合作国别清单和成果清单,推进实施国家科技援助项目,加快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加快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甘肃“一带一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统筹推进一批市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8月全省平均优良天气比例为87.2%,18条黑臭水体均完成整治,谋划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三是科学编制甘肃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分类推进实施“十三五”未完成项目,2021年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75个。

(3)关于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方面

一是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部分市州就政治生态修复、巡视整改、作风建设等情况进行专题督导。二是加大政治生态修复力度。对各级党组织肃清王三运等人流毒专题民主生活会后续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研究制定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紧盯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行业开展政治生态净化修复工作。以市县换届为契机,严把干部选拔任用关,严格干部使用标准,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奠定干部队伍基础。三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政治与经济问题交织、“七个有之”、“两面人”等问题。着力查处拉票贿选、扰乱换届秩序等违反换届纪律问题。四是坚持从政治上审视和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深入开展“四察四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今年1—8月,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011起,处理188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56人。

2.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

(4)关于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印发《甘肃省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2021年工作要点》,加大对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延期执行和降低享受门槛的宣传落实力度,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红利全面及时惠及到全省广大企业。统筹推进对外开放,支持相关企业走出去,1—7月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家,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23%。携手推动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深入落实甘青两省签署的“1+3+10”行动计划,谋划储备兰西城市群重大合作项目113个。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完善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机制,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省级规划实施。尕海湿地、黄河首曲湿地生态修复等工程加快实施,合作市美仁、玛曲县阿万仓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和黑河、石羊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对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文件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督促各地各部门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落实。二是持续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召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四五”规划。组织开展文化强省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方案》。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内涵,督促有关市州加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对接,加大敦煌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特色文化对外宣介力度。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敦煌岁时节令》日文版等3个项目列入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项目。创排话剧《八步沙》、电影《敦煌女儿》等精品剧目,开展2021年文化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整体水平。

(5)关于科技创新方面

一是推进科技管理流程规范。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安全等领域布局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梳理出与全省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点技术清单。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建立科技、产业和用户多方参与的项目指南,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省级科技项目按照“常年受理、定期评审、分批下达”的组织方式进行,落实“两头严、中间松”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并通过“揭榜挂帅”组织科研立项和实施。二是整合重构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培育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兰州科技创新园揭牌成立,签约引进50多家知名科技型企业入驻。启动省级创新基地优化整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平台聚集。印发《甘肃省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与运行办法(试行)》,落实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慧交通等领域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6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升级。三是不断提高专利转化率。聚焦生态产业,启动实施专利导航、商标品牌培育和地理标志运用等三大工程。修订《甘肃省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办法》,为成果转化主体提供成果评估、筛选、对接、运营等服务。四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扶持壮大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完成两批次共1217家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开展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认定。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投入。截至9月底,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5295项、成交金额136.86亿元。

(6)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

一是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发展。落实省级领导包抓机制,指导督促牵头部门具体推动实施。截至8月底,300个生态产业重大带动性工程项目开工率达到96.67%。二是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产业兴省、工业强省,出台“1+N+X”政策体系,谋划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9条产业链,实施183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一批新材料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巩固提升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能级。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凉州区奶产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平凉红牛、河西设施蔬菜已列为国家产业集群项目。三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谋划实施2021年“三化”改造项目240项。开展2021年绿色制造体系和工业节水型企业推荐工作。四是培育建设新兴产业链条和集群。天水华天集成电路封测智慧园区项目提前建成投产。天水华洋电子公司光学蚀刻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二期产业扩能升级项目第一条卷对卷生产线已经投产。打造西北信创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动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建设。启动酒湖直流工程配套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推进600万千瓦存量新能源项目建设。

3.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

(7)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

一是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印发实施《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并分类优化调整。印发实施《关于统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通知》,坚持把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组织领导、条块责任、工作推进、资金保障、社会帮扶、政策支持、考核评估等好体系好机制好做法有机转换到乡村振兴上来,搭建起有效衔接政策措施的四梁八柱。继续实行“月调度、季分析、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调度机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调度一次,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每月调度一次。二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印发实施《甘肃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关于持续开展防贫监测帮扶工作的通知》,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压实责任,继续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消除风险。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对新出现的致贫返贫人口及时采取扶持措施。出台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经济状况评估核查办法,全面排摸核查“两类户”家庭实际生活水平,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发挥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作用,按月对10大类困难群众开展监测预警。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医疗稳定达标动态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对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贫困户信息监测,持续做好新增危房动态监测,启动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评价工作,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三是持续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全面启动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持续发展壮大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印发《关于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各市(州)、县(市、区)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2021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暨高峰论坛、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现场推进会。已下达2021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等补助资金62.57亿元。安排1.31亿元支持马铃薯、中药材、蔬菜、苹果、肉羊、肉牛、奶、现代制种等特色产业抓点示范及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并分产业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制定《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在全省启动实施龙头企业“2512”提升行动,力争2025年全省产值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00家、10亿元以上的50家,50亿—100亿元的10家,100亿元以上的2家。坚持不懈抓合作社带农能力提升,全省“五有”合作社占比达到42.72%。加强银政企对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8月底,特色产业贷款累计发放1503亿元。全面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建立“甘味”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省内重点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对接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产销对接活动,举办第四届“甘味”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暨“甘味”品牌建设高端论坛,累计签订意向性采购协议170多亿元。加大城乡富余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截至8月底,省内外输转就业524.03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现劳务收入100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5%,人均劳务收入已达到19075元。四是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选择5个市(州)、10个县(市、区)、50个乡(镇)及500个村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选择不同类型的村庄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实施人居环境提升5年行动,持续改善脱贫地区面貌。截至8月底,全省已完成10234公里新建自然村(组)硬化路,改建新建农户厕所38.47万座,回收废旧农膜15万吨,尾菜处理利用率51.25%,为民办实事100处水源保障工程开工建设92处。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78%。五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制定出台《甘肃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划》,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强化乡村振兴智力支持,提高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以人才和组织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和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村党组织动员干部、妇联执委、村医和热心人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解决迫切困难、提供细致服务;各地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及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帮扶队员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任务,通过村里练、乡内比、县内赛的方式进行“练兵比武”。通过开展“一行动一活动”,提升基层干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

(8)关于汲取祁连山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一是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召开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暨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部署推进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祁连山腹地开展专题调研和检查,督促相关市县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二是全面开展排查整治。召开全省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工作推进会和全省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部署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密集部署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排查整治生态环境问题4723个。三是推进环保督察和执法检查。启动实施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道路交通运输环境安全和重大环境风险企业安全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严格落实《甘肃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开展了黄河流域联合执法检查,共立案419件。四是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持续加强对金塔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化工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督导检查力度,对涉事化工企业存在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根据交办线索破获污染环境案件5起。4户化工企业均与第三方环境污染修复治理资质单位签订了污染区域修复治理合同,并开展污染土壤异位阻隔填埋场、拦挡坝等工程建设,修复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9)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方面

一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召开全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面排查梳理存量风险,研究有效措施遏制增量风险,切实推进各类风险化解。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高校等进行调研指导,分析研判形势,提出明确要求,从严从细防范管控各类重大风险隐患。统筹推动各领域金融风险化解工作,进一步靠实属地风险处置责任、金融机构主体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全面梳理银行机构、保险机构、上市公司等领域重大金融风险隐患。二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机制,省委调整成立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实施情况、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情况专项督查,推动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启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宣传,突出宣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开展“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等系列宣传报道等。建立甘肃新闻线索库,打通地方、部门与媒体间信息渠道,中央媒体、省内媒体开展全媒体报道、全网密集推送,形成舆论声势。

4.关于推进改革落地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

(10)关于机构改革方面

一是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和专项督查。全面梳理查找“三定”规定执行、机构改革方案落实、涉改部门职能优化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二是着力解决政事不分等问题。对存在此类问题的事业局(队)进行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对市县事业局全面摸排,逐步清理规范。三是调整理顺有关单位机构职能和管理体制。将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更名为省引大入秦水资源利用中心,由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省水利厅管理。制定印发《关于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领导和管理省林业和草原局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的意见》,规范了管理体制。

(11)关于“放管服”改革方面

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打通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的堵点。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对全省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开展全面“回头看”,对个别法定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市县办理标准不尽一致、管理不够规范和个别备案事项办事流程图设置不规范、设置实地勘察和领导审签程序、告知性备案做不到送达即备案等问题现场反馈。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公开招聘工作,全面下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自主权,实行岗位聘用结果备案,随到随办、当日办结。加强跟踪监督指导,推动事业单位精准掌握、严格执行政策,完善配套举措,确保人才引进事后备案的改革要求落实到位。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印发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编制《甘肃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每季度召开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面对面解决民营企业困难问题。启动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二期改造建设。开展2021年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示范基地申报,完成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家信息库,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中小企业培育,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截至8月底,入库企业达到606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稳企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省市县三级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库,入库企业达到1161户。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推动重点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持续创新开发“银税互动”金融贷款产品。继续实施“陇原金融稳企纾困行动”,指导辖内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扩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投放。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三是加大对市县生态环境部门承接环评审批等事项的指导。建立权责清单,对市州生态环境局、县区生态环境分局的环评审批数量、审批事权、环评人员、环评机构建设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事权进行界定,制定甘肃省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事权清单。组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手册和案例分析,加强业务指导,开展业务培训。鼓励、推荐、引导信用好、技术强、有实力的环评机构对基层审批项目进行技术支持。2021年按季度对环评文件质量进行抽查考核,对市级及委托县级审批的环评事项进行全面评估。加强队伍建设,要求各市州生态环境局通过调配、招录等方式进一步补充环评专业技术队伍力量。

(12)关于推进国企改革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优化运行机制,以管资本为主深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对“三张清单”进行评估优化、修订完善。推动省属企业完成国资监管信息平台试点建设和验收工作,33户企业已完成试点建设任务和接入工作。全面开展已出台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定修订16件,废止失效27件。对政府国资管理机构职责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明晰权责边界。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逐一对接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经营性单位资产、负债和人员情况进行了核实,明确了处置方式、路径,编制了分类处置台账。截至9月底处置率42.91%。稳妥实施混改,制定《2021年省属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工作要点》,推出混改项目103项。制定《省属国有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推进5户已混改企业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董事会建设,在探索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上形成示范;推进5户拟混改企业在拓展市场化引资渠道、解决引资难方面形成典型模式。将“转机制”重点工作和参股股权管理纳入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完成对33户省属企业“转机制”任务审核。深化混改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推动混改企业中417名经理层成员完成了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62户混改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选聘职业经理人77名。二是着力提升十大产业集团市场化运营能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督促十大产业集团“一企一策”制定重大决策事项清单,对股东会、董事会5个议事规则等配套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制定重大决策事项清单。指导33户省属企业全面制定了党委会决策事项清单等15个制度文件。全面加强省属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30户省属企业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31户省属企业实现了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200余名党委委员进入董事会、经理层。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定省属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两个实施方案,十大产业集团全部开展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33户省属监管企业已全面建立健全了市场化招聘制度,32户企业建立了激励和奖惩制度,29户企业建立了竞争上岗、末尾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对2021年度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了完善。落实包抓制度,指导十大产业集团及其他省属企业形成“十四五”重点项目库,共有589个项目入库。指导十大产业集团围绕组建方案确定的功能定位,确定3个以内的主业和2个以内的培育业务,督促企业清理退出没有市场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

(13)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

一是修订完善地方性法规。将《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等23件地方性法规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计划。目前,《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等14件地方性法规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甘肃省标准化条例》等9件地方性法规拟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健全完善法规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制定省政府立法计划,严格执行《甘肃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对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战略合作协议、政策文件等严格进行法律咨询论证。印发《甘肃省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2年)》《甘肃省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指标(2021—2022年)》,规范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二是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印发《关于健全完善省直部门(单位)法治建设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将实行年度述法制度作为省直部门(单位)法治建设重要职责。研究制定《甘肃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工作的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开展全省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全面推动“两轻一免”清单制度落地见效。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建立行政复议应诉被纠错案件情况季通报制度,规范基层行政执法行为。印发《甘肃省行政复议体制实施方案》,成立全省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自2022年1月1日起,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不再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实现一级政府一个行政复议机构代表政府统一行使行政复议职责。三是大力推进公正执法。提升办案质量,组织开展政法系统执法司法案件评选工作,促进各级政法单位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在全省全面建设应用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推动危险驾驶罪等6类案件全流程网上办案,通过智能化手段加强对执法司法的监督,促进政法单位提升办案质量。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集中整治违反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司法案件处理等“三个规定”方面的顽症痼疾,在全省部署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集中攻坚化解工作和重点案件交叉评查工作,深入查改执法司法不公正、不严格、不规范等问题,推动各级政法单位不断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四是严查黑恶势力“保护伞”。加强常态化扫黑除恶日常监督及“惩腐打伞”工作,防止“腐伞渎”问题打而复生。制定《关于坚决整改扫黑除恶“见黑见恶不见伞”问题的实施方案》,按照“一案三查”“两个一律”要求,持续加大“惩腐打伞”力度。制定出台《甘肃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实施意见》,坚持纪法协同,建立常态化“打伞破网”工作机制,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纪违法犯罪问题;集中部署开展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四大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着力铲除黑恶势力及“腐伞渎”问题滋生土壤。常态化开展“清零”行动,定期梳理未办结涉黑涉恶“腐伞渎”问题线索和案件情况,及时提示提醒,督促办案单位加快办理进度。

(二)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1.关于履行主体责任方面

(14)关于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方面

一是引导各级干部提高思想认识。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传达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我省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更加坚定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决心。二是分析研判信访举报。深入分析2020年全省信访举报形势、省管干部信访举报和今年上半年全省信访举报情况,形成《2020年全省信访举报形势分析报告》等5个专题报告和14个专项分析报告,科学研判和处置信访举报。1—8月接受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下降23.8%;初次举报下降25.4%,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内信访举报量持续居高不下的状况已经扭转。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减存量、遏增量,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力度,严查腐败问题。

(15)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方面

一是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省委常委会按照党内有关规定,适时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会议先后10次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听取纪律检查、巡视巡察、作风建设等方面工作汇报,分析面临形势,研究推进举措,强化责任和压力传导。二是严格履行“一岗双责”。省委常委会成员对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坚决扛起分管领域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与各市州党委书记、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开展集体谈心谈话,指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三是督促市州专题学习《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及时向省委报告市(州)委书记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情况。对市州党委、部门党组(党委)落实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16)关于一体推进“三不”建设方面

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三不”一体推进调研报告》,提出责任一体落实、重点一体推进、监督一体实施、政策一体把握、机制一体构建“五个一体”的工作思路。二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召开全省案件查办工作推进会,督促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制定年度办案计划、报备重点问题线索,着力破解市县办案虚化弱化、质量不高等问题。今年1—8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19591件,严肃查处了一批涉及重点领域、身处重点岗位、群众反映强烈的违纪违法案件。三是深入推进以案促改。对相关地区、系统窝案串案问题分别进行深入剖析,并向相关党委发函,督促深入查找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四是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制作完成《饕餮巨贪》《家风之殇》2部警示教育片,编印《反腐败警示录》。持续不断以案明纪、以案说法,筛选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涉黑涉恶“保护伞”等典型案例,逐案剖析,撰写以案警鉴文章,在甘肃纪检监察网和“啄木鸟”微信公众号刊发。分层分类开展廉政教育,组织召开新任省管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对新提拔和转任重要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举办“省直机关党风廉政教育大讲堂”,省直机关重点岗位处级干部接受教育;省市县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800余场(次),6万多名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五是注重查改一体、治建并举。坚持把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把惩处、监督、教育融合起来,结合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调研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深刻剖析运行管理机制中的薄弱点,深入查找滋生问题的土壤根源,有针对性地督促建章立制、净化生态、深化治理。六是健全完善联动监督机制。制定《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协作配合工作办法(试行)》《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巡视整改监督工作办法(试行)》等制度,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常态化监督。

2.关于履行监督责任方面

(17)关于省纪检监察机关政治监督方面

一是强化政治监督。紧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制定监督清单,精准开展政治监督,持续加强对意识形态、民族宗教、生态环保、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疫情防控等工作中重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新一高”的重大决策部署纳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清单,督促被监督地区、部门、单位紧密结合实际,科学谋划和积极推进贯彻落实工作。对市州和省直单位“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指导市县纪委监委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全省政法系统监督工作,协同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切实加大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力度。二是开展调研督导。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等重点工作,以及清洁取暖、垃圾分类、食品安全等民生事项,开展调研督导,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工作建议,推动任务落实。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监督制度。省纪委监委研究制定加强政治监督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的《监督工作意见》,着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四是推进巡视整改监督。研究制定巡视整改监督工作办法,把巡视整改作为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推进巡视整改监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一体推进“大棚房”、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清查整治等工作,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18)关于省纪检监察机关日常监督方面

一是细化完善措施。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日常监督体系的意见》和《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日常监督工作办法(试行)》,综合运用参加或列席会议、实地检查、专题调研、谈话提醒、发函询问等措施,常态化规范化精准开展监督。1—8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报请或会同党委(党组)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6413次,参加监督单位民主生活会或专题组织生活会13590次,回复党风廉政意见70万人次。二是健全制度规定。建立日常监督工作专题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研究解决监督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全省政法系统纪检监察监督工作的意见》等制度规定,推动监督工作走深走实。三是定期分析研判。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建立工作台账,全程跟踪督办。对各部门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情况开展“回头看”,为开展权力运行监督提供指引。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1—8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处置24977人次。认真组织开展谈话函询了结件抽查工作,提升谈话函询规范化水平和工作质量。

(19)关于省纪检监察机关对纪检监察系统指导方面

一是强化工作指导。制定《关于加强对下级纪委监委工作指导的若干措施》,针对有的县纪委监委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没发现问题线索的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督导,对县委和县纪委监委“一把手”进行提醒约谈,督促抓好整改。二是加强调研督导。对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进行全覆盖调研督导。召开县区党委书记座谈会和市县纪委书记座谈会,传导责任压力,对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巡视整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以换届为契机,努力选优配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持续推进市州派驻机构改革,按核定编制及时将干部配备到位,注重吸收党建、法律、财政、金融、审计、信息化等方面的人才;对派驻机构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对不敢、不会、不愿监督的纪检组长进行调整。稳妥推进县级派驻机构改革。举办全省纪检监察业务提高、压力调节与心理调适等培训班,今年以来共培训纪检监察干部9797人次。四是加强上下联动。省纪委监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市县纪委监委和派驻(出)机构的联系沟通,强化经常性业务指导。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部门分片联系指导机制,调整部分监督检查室联系的市州纪委监委和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健全“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带动下级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审查调查工作。

(20)关于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方面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全省纪检监察干部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健全制度机制。严格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制定《甘肃省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办法(试行)》,规范执纪执法权运行。三是强化薄弱环节。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督促各市县纪委监委制定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清单、行为负面清单和责任追究清单。开展“以案代训”“以干代训”,从市县纪委监委和派驻机构抽调人员参加专案查办、专项工作。四是加大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跑风漏气、以案谋私、贪污贿赂等违纪违法问题,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3.关于对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监管方面

(21)关于“一把手”监督方面

一是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相关制度建设,探索开展上级纪委同下级党委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上级纪委书记定期与下一级党委书记谈话、开展述责述廉评议等工作,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若干措施》,严格落实《甘肃省上级纪委监委监督下级党组织规定(试行)》,完善纪检监察监督与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的衔接机制,切实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二是加大问题线索查办力度。设立问题线索专门台账,动态更新、优先分办,定期跟踪督办。严把“一把手”廉政意见回复关,综合运用案管系统、问题线索、诫勉台账等查询比对,提高回复质量。

(22)关于国企廉洁风险方面

一是持续开展国有企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整治国有企业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违规配备公务用车、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办公用房及设施贪大求洋、以商务接待名义大吃大喝等问题。督促省属国有企业对2020年专项整治进行“回头看”,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成果。开展境外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监督工作情况调研督导,深入推进全省国有企业境外腐败治理工作。制定《关于做好甘肃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监督工作的意见》,组织各市州纪委监委、省管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加强相关监督工作。二是加强对省属国有企业的日常监督。建立健全联动监督机制,将省属国有企业易发多发问题的关键岗位和环节作为监督重点,建立日常监督清单,提升监督效能。对省管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印发《省属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办法》和国有企业《六要六不六禁》规定,严明纪律要求,大力改进作风。督促省属国有企业党委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33户省属企业党委及397户设立党委的子公司全部建立了“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开展省属企业廉洁风险点排查梳理工作,健全防控措施和内控体系。全面开展省属企业2020年年报审计复核和财务决算专项检查,对复核过程中需移送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构查处。开展省属企业2020年度产权管理工作“回头看”,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产权管理制度、规范产权管理程序。三是加大国有企业腐败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失职渎职、滥用权力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以及靠企吃企、关联交易、设租寻租、利益输送等问题,重点查处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今年以来立案审查省管国有企业领导干部3人,处分6人。编印《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法规及政策文件选编》《国企腐败案件警示录》,组织省属企业职工观看《国企蛀虫》等警示教育片,以身边案例警示企业领导人员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23)关于整治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方面

一是加大排查整治力度。跟进兰州市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点穴式督导,督促兰州市对2016年底摸排出的违法建设存量问题切实整改,对不符合城市规划强制性规定的民生类项目依规治理。督促兰州市对违法建设治理项目历史遗留产权登记发证情况进行摸排整治。督促兰州市加强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督促省住建厅加强对立项、土地、规划等手续的核查,加大违建问题治理和查处力度。二是强化调研督导和专项整治。紧盯工程建设领域普遍问题和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每季度对工程建设领域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督促相关地区和部门进行专项整治。定期梳理反映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信访举报,形成专项分析报告。集中对省管高校工程建设、资产管理等方面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两新一重”等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查处力度,重点查处官商勾结、行贿受贿、违规招投标的人和事。今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涉及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案件107件。

4.关于“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

(24)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会议管理规定。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工作运转的补充规定,加强会议的计划性管理,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采取合并、套开会议,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会议实效,坚决防止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二是严格落实精简文件要求。认真对照省委文件“十不发”情形,把好发文关口,切实用好备案审查机制,加强发文监督,严防反弹回潮。严控层层配套,除上级文件明确要求的外,地方和部门不再层层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和实施细则。坚决杜绝“红头”改“白头”、“正式”改“便签”等改头换面、隐形变异发文问题。大力弘扬“短实新”文风,坚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严禁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研究制定进一步规范完善收文、发文办理工作的补充措施,严格落实文件字数要求,着力提高发文必要性、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三是持续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组织召开省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2021年为基层减负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范围口径持续精简文件的通知》《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2021年督查检查考核计划》,严格计划管理和监督实施。每季度对省直各部门各市州发文、开会、督查检查考核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和分析研判,对出现超发超开苗头的进行预警提醒,着力解决文山会海花样翻新和督查检查考核多等问题。组织开展基层减负专项督查和规范政务APP整治“指尖上形式主义”专题调研,力促各项减负措施落到实处。四是严格文件备案审核。督促有关地方增强政策和法规意识,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在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中,加强调查研究,做好风险评估,确保切合实际、合法合规。

(25)关于厉行节约方面

认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督促各级各部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执行省属企业投资、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督促指导企业将投资活动全部纳入年度投资计划,规范省属企业内部决策程序,严控非主业投资。制定《甘肃省省属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督促指导企业建立项目后评价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年对具备条件的新竣工项目组织开展后评价。

(26)关于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一是跟踪督办群众信访问题。坚持为民信访,畅通“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受理、建立台账、分流处置,全流程跟踪督办。健全完善转送件办理情况督促检查常态化机制,对实名举报在受理后和办结后按规定及时回复,回应群众关切。二是加强专项整治。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基金和冬春生活困难救助资金等“四项资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促追缴违规违纪资金,推动整改履职尽责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等5个方面问题。组织在全省24个县区、239个村(社区)开展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带动加强对涉农重点领域项目资金监管。三是严查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持续整治教育、社保、环保、惠农惠民、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执法司法等重点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督促市县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乡村小微权力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紧盯7类人员和岗位,严查基层“微腐败”。1—8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2019件3554人。

(三)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1.关于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方面

(27)关于领导班子发挥整体合力方面

一是强化省委常委会班子整体功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落实常委会工作规则,省委常委同志在参与集体决策时积极主动发言,认真研究讨论,进一步提高了集体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使重大议题得到充分研究讨论。二是提高抓落实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班子成员的学习研究能力,既深入学习党创新理论成果也注意学习掌握政策。树牢全局意识和系统思维,“弹好钢琴”,善于抓主抓重;提高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克服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破解难题;坚持问题导向抓工作,勇于直面问题,在矛盾比较多、工作比较薄弱的领域多下功夫,在容易出问题的环节、细节上多着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三是着力提升议事决策效率。严格落实《省委常委会工作规则》,讨论研究工作严格执行工作规则明确的要求,把功夫更多下在会前和会外。聚焦省委常委会工作职责,主动谋划、提早准备,对一些重要议题,主管部门提出方案后先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经充分讨论再提交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

2.关于选人用人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28)关于用人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扎实开展干部大调研,补充推荐了266名优秀干部人选。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培养使用干部。2020年12月以来,省委从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提拔使用干部50人。加大基层干部提拔使用力度,2020年12月以来,省委共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干部中,市县干部191人,晋升一、二级巡视员230人,其中市县干部123人;从市县干部中选任县区党政正职25名,从市州党政班子和县区党政正职中选拔55名干部到省直部门单位任职。此次换届,市州四大班子已到位人选中,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有298名,进一步树立了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公开遴选94名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21家省直机关工作,进一步畅通基层公务员上行渠道。二是下大气力提振干部精气神。结合干部大调研,与1400多名市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深入谈心谈话,特别是与相关市州及其各县区党政正职全覆盖谈话,鼓励干部振奋精神、放下包袱、扎实工作,以上率下带动干部担当作为。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影响期满、踏实苦干的干部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使用意见,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专门下发通知,督促各地各单位逐项梳理中央和省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措施落实情况。大力选拔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中表现突出的干部,2020年12月以来,先后提拔重用贫困县党政正职47名,抢险救灾中冲锋在前、表现突出的干部5名,抗疫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76名。三是加强省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全面了解掌握8家新组建企业班子运行和领导人员履职情况,特别是对党政机关交流任职的领导人员开展人岗相适性评估。通过外派交流等方式,新选配7名具有企业工作经历领导班子成员,目前8家新组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达46.4%。以党政机关交流任职干部为重点,年内举办2期企业新任职领导人员培训班,培训100人左右,选派省属企业优秀干部赴中央企业挂职锻炼,进一步提升企业领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

(29)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将《规划纲要》落实情况纳入省委年度重点督查计划,加强对年轻干部和“三方面”干部配备工作日常监测,每两月通报1次进展,各层级都在按照《规划纲要》全力做好各方面干部配备工作。二是突出基层锻炼和实践磨炼。部署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发现掌握各领域、各方面优秀年轻干部266名,及时调整补充优秀年轻干部名单。从省直部门选派8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任副书记、副县(市、区)长,主抓或分管乡村振兴工作,在基层一线和火热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选调1000名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省市县机关工作,期满转正将安排到农村基层锻炼2年,不断扩大年轻干部队伍“蓄水池”。三是加大年轻干部提拔力度。2020年12月以来,省委先后提拔使用70后厅级干部96人。14个市州党政班子70后干部由2017年底的33名增加到124名,40岁左右的县区党政正职增加到25名。

(30)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人才引进培养、科技项目竞争、人才激励保障等四项机制,制定出台《关于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办法》《高端人才引进扶持办法》《陇原青年英才选拔管理办法》,修订完成教育、卫生、科技、农业等21个系列职称评价标准,实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建立项目库并张榜实施首批4个项目。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拿出1000个事业编制专门用于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制定2021年人才引进目标计划,靠实工作责任,督促各地各有关单位落实引才目标任务,进一步扩大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总量,并引导各用人主体创造更好环境,留住用好引进人才。今年上半年,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458名,省属企业引进本科以上人才3176名。三是进一步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落实三年建设规划,加强拔尖领军、绿色生态发展、开放型企业家、农业农村、技能型和创新创业等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专技人才知识更新、高技能人才培育、创新驱动人才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5大工程,提升各类人才技术技能水平。遴选第二批27名省拔尖领军人才。补充选拔163名省领军人才,省领军人才总数达到1038人。统筹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选派25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外访学,实施“陇原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选拔130名基层骨干人才到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研修学习。四是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支持营商环境建设若干措施》,着力破解企事业单位引才留才难问题。持续抓好“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落实,新审核认定持卡人才540人,全省持卡高层次人才达到8305人。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新获批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确定2021年省级重点人才项目223个,支持各类人才开展科技研发、素质提升、创新创业。加强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举办2期77人参加的国情研修班。

3.关于党建责任制落实方面

(31)关于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发挥方面

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6个方面28项重点任务。部署开展省委2021年党的建设6个专项整治任务。制定印发《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规则》,从机构设置、主要职责、议事规则、工作运行等方面加以规范。对市县两级领导小组的组织架构、设立运行、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专门印发《通知》作出安排,针对个别市县存在的设置不规范、运行不经常、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督促进一步抓好整改提升。

(32)关于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方面

一是增强村“两委”班子整体功能。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降低、学历提高。大幅度改善村“两委”班子结构,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在村“两委”成员中占比提高,实现了素质明显提升、年龄大幅下降、能力显著增强的目标。积极稳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推动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学历高、视野宽、思路活等优势,在增强村级组织功能上发挥作用。采取“主课堂+远程分课堂”的方式,对全省6.2万余名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全覆盖培训。二是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挥作用。研究出台《甘肃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划》,建立组织部门牵头,纪检、宣传、统战、政法以及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20多个部门参与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坚持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起,指导相关市州用好中组部等三部委和省级配套资金,扶持770个村发展集体经济,认真做好20个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工作。三是常态化整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督促各地对2020年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进行“回头看”,集中排查解决问题1636个,为群众办实事4274件。建立常态化整顿机制,从市县两级选派801名干部全覆盖担任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采取领导包抓、群众知情度和满意度测评等措施,集中力量整顿提升。

(33)关于党员管理教育方面

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问卷调查,在“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发布,全省16.9万名党员参与了问卷调查。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完善定期排查、及时教育、坚决处置、协调配合长效机制,有效纯洁了党员队伍。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全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四)推进中央巡视、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

一是成立天定高速整改工作专班,加强检查指导,组织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全线工程实体质量进行质量检测。倒排整改时限,压茬推进整改任务,4月19日对天定高速公路进行全线核查,4月20日通过竣工验收。二是对接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制定整改落实工作方案,明确所涉及问题的整改标准和整改要求,严格对标对表开展整改工作。对6个市州和19个省直相关部门涉及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截至9月底,整改完成89个问题。

三、巩固和拓展整改成果,努力开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下一步,甘肃省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巡视整改工作要求,保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常态化抓好整改工作,把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细落实,以高质量的整改落实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保持政治定力,坚决扛牢巡视整改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整改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坚决有力推进巡视整改。省委将切实担负好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压紧压实巡视整改责任,严格细致、较真碰硬抓好问题整改,确保反馈问题改彻底改到位。始终保持应有的干劲和闯劲,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强化敢闯敢试、敢走新路的意识和胆识,以过硬的政治信念和能力作风,切实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关怀在陇原大地落地生根,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二)持续用劲用力,全面彻底抓好巡视后续整改。紧盯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持续抓、跟进督、深入改,做到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产生问题根源挖不透不放过、政策举措不完善不放过、相关责任人汲取教训不深刻不放过。对需要持续推进的整改事项,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严格按照《整改方案》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确保每个问题都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取得实效;对已经完成的事项做好跟踪评估,及时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问题反弹。继续抓好信件办理后续工作,加大对未结信件的督导力度,紧盯重点信件,不断提高办理质量效率。把解决突出问题和建章立制有机结合起来,深刻剖析问题根源,研究标本兼治措施,构建“长久立”的长效机制,织牢织密制度笼子,堵塞滋生问题漏洞。

(三)坚持从严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决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按照党中央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受洗礼、有提升,让群众受教育、得实惠。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管理,强化舆论引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结合市县乡换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组织保障。锲而不舍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落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对重点领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继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用好整改成果,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整改落实作为改进提升工作的重要契机,统筹点上和面上,兼顾当前和长远,坚持系统观念,抓好标本兼治,把整改落实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放大整改效应。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引导激励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职责使命,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统筹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经济转型、共同富裕、生态保护、改革开放、民生改善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各项工作,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向党中央交出一份合格的整改答卷。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电话:0931—12388;邮政信箱: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甘肃省纪委监委信访室,邮编730030;网址:甘肃纪检监察网www.gsjw.gov.cn。

中共甘肃省委

202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