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你的位置:首 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正风反腐就在身边——我省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发布时间:2022-11-25 11:53   来源:甘肃日报   阅读:
【字体: 打印

“我把与管理服务对象打麻将错误地当作了一般的娱乐消遣,直至接受组织审查才幡然醒悟……”不久前,兰州新区教育体育局职业教育科干部张某某在面对处分决定时懊悔不已。

此前,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收到关于张某某的信访举报,其中就有以打牌为名收受管理服务对象钱财的问题。

核查组走访调查后发现,和张某某经常打牌的这些校外培训机构、民办幼儿园负责人,都是他的管理服务对象,受制于其权力,抱着“吃小亏占大便宜”的想法,故意输钱给他,企图通过这种方式与其搞好关系,谋取更大好处。

最终,张某某被给予开除党籍、政务撤职处分,并调离现有工作岗位。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民办幼儿园管理混乱、监管乏力等问题,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下发《监察建议书》,敦促教育体育局开展专项治理,71家不符合办学要求的培训机构被责令关停或停业整顿。

近年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严肃纠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重点加强对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惠民政策落实中“微腐败”等问题的治理,切实把纪检监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精准发力,做实做细过渡期专项监督

“真是谢谢你们,退回的钱已经收到了……”不久前,平凉市庄浪县郑河乡郑河村的群众向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介绍了资金到账情况,言语中充满感激。

此前,县纪委监委收到该村群众反映,在领取地膜、化肥等惠民物资时,村里向他们收取费用。经查,郑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某将帮扶单位无偿发放给群众的59卷地膜、76袋尿素分别以60元每卷和60元每袋的价格,变卖给86户脱贫户,所得资金8100元。

核查过程中,李某积极配合并主动退还了违纪所得资金,最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脱贫摘帽后,如何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部署要求,成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新任务。

在总结盘点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上,省纪委监委搭建了巩固衔接资金、直达资金、协作帮扶、村集体“三资”,以及“四项资金”等“小专”监督为抓手的“1+1+5”工作体系,梳理了巩固拓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三个方面35项监督重点,研究提出“谈、督、巡、问”政治监督组合拳、“一排二清三查四治”行动、抓典型抓具体等硬举措,抓实抓细专项监督,护航乡村振兴。

据了解,2021年以来,全省共查处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023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849人。通过一系列硬举措,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部署要求落地见效。

图片1.png

甘肃省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

雷霆亮剑,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惩腐打伞”

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党委原书记侯俊健、和平镇政府原镇长金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坐大成势充当“保护伞”,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李学义充当“保护伞”,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铺开后,甘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多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涉及经济、民生等领域,打击锋芒对准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涉黑涉恶腐败和背后的“保护伞”。

省纪委监委连续3年将“惩腐打伞”列为正风肃纪反腐重点,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完善与政法机关同立案、同督导、同公告等机制,健全问题线索双向移送处置、结果反馈和签字背书等制度,实施“一案三查”和提级管辖、交叉办案。

同时,开展问题线索“清零”行动,3年问题线索办结率达99.8%;开展重点地区和行业乱象整治“挖伞”行动,着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开展黑恶案件“过筛”行动,对234起涉黑涉恶案件上提一级“过筛”评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省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1303起,处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414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331人,移送司法154人,有力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2021年,扫黑除恶转入常态化后,省纪委监委在有效衔接专项斗争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惩腐打伞”转阶段、提质效,逐步实现常态化、规范化。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建立健全“三个一”研判调度机制、协同督导检查机制、行业整治联动机制等,不断筑牢常态化运行基础。同时,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专账管理,动态“清零”,并开展问题线索排查核查攻坚行动,全面排查黑恶势力背后的公职人员问题,深度挖掘内幕性、行动性“保护伞”。通过以上举措,有力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2021年至今,全省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173起,处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629人。

心系群众,大力纠治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以前来看病最愁的就是没地方停车,现在车位多了,停车就不担心了。”近日,前来庆阳市医院就医的一位市民对西峰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发现的新变化。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收费乱、管理乱等“一难两乱”问题,省纪委监委于2021年7月在3市5区开展专项整治监督试点,今年4月在全省全面推开,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图片2.png

天水市麦积区交通主干道和商业区周边增加施划免费“潮汐车位”。

纪检监察工作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政治工作,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表现最突出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切口,集中整治。

2021年,省纪委监委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保基金、冬春救助等“四项资金”问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项监督,督促民政、人社、医保、应急等行业主管部门着力整治履职尽责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等5个方面问题,督改问题5448个,追缴违规资金2.13亿元。

不久前,庆阳市华池县纪委监委组织对惠农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室组地”联动交叉监督,发现某学校存在营养餐资金管理不规范问题,随即现场反馈,并对学校主要负责人提醒约谈。

2022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就业、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生态环保等8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监督工作,推动相关主责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已取得初步成效。如省医保局深入打击“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等诈骗医保基金的违法行为,查处定点医药机构2664家,追罚2632.94万元;省人社厅针对虚构劳动关系骗取失业保险待遇问题,组织对全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际用工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累计检查人力资源机构929家(次),中小微企业1.7万户(次)。

此外,开展“双减”政策落实监督检查,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93.16%;开展“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整治,清退上缴资金1.1亿元,处理1612人;建成乡村振兴领域监督信息平台,公示资金4772亿元,清退上缴资金9007万元,处理1263人;出台乡村小微权力监督工作指导意见,推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严查“微腐败”;一体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和提级监督,查处问题416件,处理767人……群众的一件件急难愁盼事得到解决,切实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纪检监察机关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掌握、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人民至上、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工作,始终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对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一盯到底、纠治到底,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通讯员 王彬